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研究交流

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怎么做?

2020-05-29 10:53:46 | 发布者: 来源:朱静君 | 查看: 12979

 作者:朱静君 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首席评委


来源:作者博客


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在各地政府购买服务中都提出了这个要求。到底怎么做?政府很重视,纷纷将党建写进项目最重要的内容;机构很迷茫,怎样用党建引领服务?怎样结合才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会不会形式多于内容的务虚?社工很彷徨,是不是在服务指标之上又增加了新的各种活动服务指标进行考核?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就会出现迷思。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新时期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的学说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党的建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引领:指的是党的建设走在社会发展最前面,引导社会工作服务与党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结合,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


如何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服务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需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顶层设计中结合社会共治做出有效探索。


(一)党建引领功能之一:宏观层面发挥创新社会共治模式的引领作用


社会治理创新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社会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 “治理”与“管理” 一字之差,但其中却蕴含着重要的理念转变。社会治理更为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主体的多元参与:坚持系统化和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因此在社会治理层面,党建引领就是要加快构建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方式。


 党建引领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地位,政府主导指的是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承担着凝聚、协调、调动和组织的作用。其他治理主体要在政府的凝聚与协调下进行社会治理实践,担当补充与弥补的角色;社会参与指要充分调动党委、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


通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回顾广东省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不仅有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党群服务中心”遍地开花,为党建引领社会服务奠定了基础。


笔者走访过不少各地的“党群服务中心”,有宽敞的场地和为老年人、青少年、社会组织等开设的公共空间,但是如何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大部分中心仍然欠缺精细化的设计和引领模式梳理。


建议有要求党建引领社会服务的项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党建引领社区共治的“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体制建立


党建引领在社区共治中最核心的就是强化基层政府、专业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社区公共事务的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社区共治的意识和责任,营造基层民主协商和居民参与自治的良好氛围。


通过党组织+公益的方式,将党建与社会工作服务结合起来,参与兜底性群体的调研,直接、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决策依据,改进工作完善党和政府的政策、制度。社区共治创新项目是党组织与社工机构项目点合作共同介入收集民意、反映民意的集体行动,拓宽政党和政府收集民意的渠道。通过对民情民意的收集,形成动态民情信息库,通过对群众反映问题的跟踪、反馈为政府决策的调整提供借鉴,打通政策制定自下而上的通道,增强社会工作在兜底服务中舆情收集的力度。


党建引领要落实到位,社工机构要与共建的党组织签署协议,采取契约精神,党组织参与社区调研和研讨的时间、模式(参与社工、社区共同下社区、入户探访;组织参与各类座谈会),使问政、问计、问需于民落到实处。


(2)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实现多方参与的协商合作共同推进的机制


城市社区的差异性使社区居民有不同的公共需求和利益诉求,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提供就是满足自身个性化的需求;只有与社区居民的需求相匹配的公共服务才是高质量的、精准的。比如在广州市推进的长者饭堂,十一个区有不同的特点,社区居民的需求也是存在较多差异的。当公共服务和产品由两个以上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多部门提供又是常态时,缺乏必要的协调、合作、共享理念和行动,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供给就存在各种问题,甚至会好心办坏事。


随着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潮流,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逐步下沉,基层治理组织被激活,更多的公共服务触角深入到社区和居民。社工机构、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参与到基层区域性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公共服务网络的下移以及公共部门职能的下沉使得城市精细化管理成为可能。


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共治有较高的难度,有了党建引领的指引和支持,可以让多元主体各方协商平台更好地发挥建言献策、探索和破解难题的作用,用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更好地推进共建共享。


(3)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实现资源整合和精准化服务


通过党建引领拓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社会资源,发挥党组织在社会层面的组织、领导、示范作用,带动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拓展公共服务的总量,依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提供的精准度。根据党员的特长和能力,带领义工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兜底性弱势群体服务。


通过党建引领的作用发挥,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共治过程中的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指导和支持,为服务社区居民精细化、有效化奠定坚实基础和平台。


(二) 党建引领功能之二:中观层面——贯彻群众路线推进社区重点问题解决


社区服务的中观层面就是采取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对困扰社区群体的重点核心问题采取地区发展模式或者社区照顾模式去解决。社区的重点、核心、公共问题需要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思路去介入,从三个具体目标探索党建引领的路径:


(1)号召参与,提升参与能力


在社区工作中,如何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建言献策是个难点。一般情况下,社区居民对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参与多,参与过程也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难于发挥协商、共赢的成效。如何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能力和水平,采取协商、讨论、共同行动的方式去促进问题的解决?


需要党建引领发挥更多的组织、号召和示范的作用,进行难题攻克,由于社区问题的解决肯定会出现受益方和受损方,需要党建引领社区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居民采取最小伤害原则和补偿原则去处理问题,有党建引领,在推进社区自治过程会更加有方向和有效。


回顾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社区专案的介入和发展中,社区党员带领志愿者的社区参与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明确了党建引领之后,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的主动性自觉性将进一步增强,将出现更好的局面。


(2)链接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


困扰社区群体的突出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有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也有历史原因和制度政策的原因,需要在提升居民意识的基础上培育、挖掘、链接更多的资源来解决问题。比如旧楼宇安装电梯、困境长者居家安全改造、小区汽车乱停乱放等等诸多问题,需要协商机制,更需要拓宽资源才能促进问题解决。


在社会建设中,党建就是最大的资源汇聚点和具有最大的社会影响力,九十七年的风雨历程,党在国家制度层面、社区居民的心目中都有崇高威信和号召力,党建引领社会服务,可以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解决困扰社区和百姓生活的难题。


党建引领能够使社会服务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问题,通过党建引领进入政策程序形成特定的政策,最终使这一问题通过政策途径得到解决和处理,才能更好呈现公共问题解决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公众参与是确保政策符合民意及政策合法化的根本途径,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公共政策的不断完善通过实践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反复沟通、实践、修正的过程,将群众的意见、要求、利益反映到各项决策中,群众路线就是解决社区重点、核心问题的关键所在。党建引领能够促进更多社区问题的解决。


(3)改善社区关系,搭建社区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人们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现实中人们拥有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社会资源包括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如高龄独居孤寡困难长者、困难家庭、残障人士等等),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通过党建引领社会服务,形成特定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的沟通、协调机制,能够进一步拓宽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党建引领社会服务将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联动起来,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更多的改善。


党建引领社会服务,通过社区共治协调机制的构建,消解城市基层组织的协调合作行动的困境,推进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多方协调沟通机制通过对社区结构与服务流程的再造,将权力下放到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和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合作机制,党建引领下的政府、社会和社区居民的价值和能力的组合,尤其是多方的合作与参与,使公共服务更加精准和有效。


党建引领社会服务,有难度需要更多的行动探索,只有立足实践,将更好推进社会服务的精准化和有效性。